如今的種牛場社區煥然一新。
在微山湖西畔的銅山區沿湖街道境內,有個“種牛場”。
說是“種牛場”,為何卻不見牛?
(資料圖片)
說起“種牛場”的來歷,“種牛場”書記周廣同打開了話匣子:“這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了!”
原來,在1963—1966年,沿湖農場接收安置徐州市兩批來場務農的知青450人,分別分配到新建成的先鋒隊、新生隊。1974年,沿湖農場專門劃撥出一片土地,成立國營江蘇省徐州種牛場,用來養殖大黃牛。而隨著時光流轉,現在這片土地以種植優質稻麥為主。如今的種牛場社區下轄閆大莊、畜牧隊、新生隊、先鋒隊4個自然村。
“種牛場”“先鋒隊”“新生隊”……這些飽含時代氣息的名字留存了下來,而相關的知青文化、知青精神也滲透村子的各個角落。
“弘揚知青文化,搞好村莊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痹谥軓V同心中,這樣的想法愈發堅定。
20年前,周廣同從柳新鎮農機技術服務推廣站站長調任到種牛場當書記,作為土生土長的沿湖人,他一直想著法為家鄉的建設謀劃新點子。
“當時很多知識青年在此扎根落戶,成為新型的農村人,沿湖的今天離不開廣大知青的無私奉獻和不懈奮斗……”在新落成的沿湖知青紀念館里,講解員向前來參觀的市民們進行講解。
沿湖知青紀念館是沿湖街道種牛場先鋒隊特色田園鄉村項目的一部分,也是周廣同帶領種牛場朝著美麗鄉村建設邁出的堅實一步。
這項投入1738萬元的特色田園鄉村項目,設計以知青元素、紅磚文化為主,以知青文旅特色休閑發展為主方向,打造“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江蘇特色田園鄉村。
“現在正忙著給項目申報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吶!”說到未來的規劃,周廣同向記者滔滔不絕地分享,“水利文化廣場已經建好了,村民們休閑娛樂多了新去處。下一步還想再弄個體驗田,打造成研學基地。另外,我們這邊靠近微山湖,盛產魚蝦,還可以再打造個農貿市場……”
每周,除了固定到社區處理日常事務,召集大家開會溝通外,周廣同大部分時間都在村子里轉悠。
“種牛場書記”除了不養牛,其他啥都干。
鄰里之間遇到糾紛,他幫著協調處理;老百姓農業生產遇到技術難題,他到農戶地里分析解決;四處奔波,為村里爭取更多好項目。此外,田間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道路綠化亮化、廁所改革……周廣同的身影出現在村里的各個角落。
“原來村里的河道滿是垃圾,河邊也長滿了荒草,現在把河道清淤后,堤岸用石頭砌起來,美化一下。到8月底之前,將完成村莊的外立面美化、雨污分流等工程,搞好美麗鄉村建設?!敝軓V同表示,他要盡自己的能力不斷改善家鄉的面貌,提升村莊的人居環境水平,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田壟阡陌,水清岸綠,如今的種牛場越來越美。產業的發展也讓村民的收入有了很大變化,村莊的精神面貌向善向美,百姓的生活越過越甜。
“作為農村人,我對這塊土地有感情,鄉村振興的事業,我還打算接著干?!敝軓V同說。
標簽: